近日,一份報告在傳感器圈火了。這份報告就是市場研究機構TMR發布的《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展望》報告。報告中,2021-2031年全球智能傳感器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8.2%的預測得到業內人士的極大關注。報告提到,基于物聯網設備使用量的增加,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將超過2080億美元。
傳感器作為信息時代的感知層,是物聯網、大數據、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基礎和數據來源,其發展和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。
傳感器自誕生以來,大致經歷了結構型、固體型、智能型三個階段,隨著各類技術的進步,前兩類傳感器逐漸無法滿足對數據采集、處理等流程的需求,融合了軟件算法、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傳感器開始受到關注。
在當前智能時代的推動下,傳感器作為未來智能系統的關鍵元件,代表了新一代的感知和自知能力,發展受到物聯網、安防、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等強勁需求的拉動。
以物聯網為例,有人曾這樣描述傳感器和物聯網的關系:如果說視頻監控是物聯網時代的“眼”,那么傳感器就是“視神經”?;趥鞲衅鞯母兄?,復雜的軟件算法才得以實現;而多樣化的功能需求催生傳感器市場的快速增長。
有數據顯示,到2025年,物聯網將帶來2.7-6.2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,其中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技術重要的數據采集入口,也將受益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作為傳感器消費大國,我國傳感器行業卻面臨著“散、小、低、弱、缺芯”的現狀,大約60%的敏感元件和傳感器仍依賴進口,中高端傳感器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存在較大短板。
為推動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,2013年國家四部委發布《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》,重點內容為使傳感器及智能儀器儀表實現微型化、數字化、模塊化、網絡化;2017年,工信部制定《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計劃(2017-2019年)》,提出部署補齊設計、制造關鍵環節短板,推進智能傳感器向中高端升級等。
目前,多個省市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也提及傳感器,要求推進物聯網傳感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,全面提升傳感器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,加快智能傳感器的規?;瘧?。河南、吉林、浙江、上海等“十四五”規劃意見稿也提及傳感器。
總體來看,智能傳感器正獲得強勁發展驅動力,并被認為在多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因此,國內傳感器企業要抓住機遇,立意創新,迎接挑戰,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傳感器的開發,加速現有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,提高國產智能傳感器的市場占有率。
根據中國通信院對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的測算,2016-2019年,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CAGR約為8.3%,按此增長率進行估算,預計2026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達239億美元。同時,預計國產率在2021年達到31%,2026年提升至40%。
推薦資訊:磁致伸縮液位計數據跳動原因分析